引言
BREAK IN是“打散”的意思。实际上是一种如何让纸牌变得易于使用的方法。关于如何“打散”一副纸牌,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心得,像DD兄弟曾经出过一部视频教学“HOW TO BREAK IN A DECK OF PLAYING CARDS”,另外LEE ARSHER也曾就此写过介绍的文章。BREAK IN一副牌不是必须的,它出于你对牌的感觉和需求。
为什么要把牌“打散”?
举个例子,假如我们在野外跋涉,道路崎岖,这时候我们想要一根拐杖,于是在路边找到了一段枯干的树干,可能有人会觉得上面树枝太多太长,会影响使用,便把多余的树枝全部修剪掉,然后又发现枯干的树皮很扎手,于是把树皮削去,用砂纸打磨光滑,最终我们就得到了一根合用的手杖。
打散一副牌的目的和上面的例子是相同的,是通过一些方法将一副牌变得“顺手”,如果觉得牌太硬,就想办法让它变软点,如果太滑,就想办法让它变得涩一点,如果开扇的时候容易“断扇”,就想办法让牌之间的摩擦力变得均匀。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一副用旧了的老厂蓝标TALLY-HO,放置了一段时间后,再拿出来用会感觉到比之前更出色的手感。实际上这就是在我们不断的使用中,牌被无意识的“打散”过了。
一副牌会随着不断的使用,而慢慢呈现出最佳的状态,而打散的目的就是加速这一过程,让牌更快的达到最佳的状态。
什么程度算是把牌“打散”了?
打散一副牌可以很简单,随手洗洗牌就行了,也可以很复杂,用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细致的对牌的性能进行调整。
如果你觉得枯干的树干不修剪也不影响使用,树皮也不是很扎手,那直接就可以拿着上路。同理如果你觉得一副牌用起来很舒服,那么也完全不需要“打散”它。
同样的一副牌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人可能觉得新牌用起来就很好,有人觉得需要打散后用起来才好用,这并不矛盾,因为是否要打散一副牌,打散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你对牌的感觉和需求。
如何打散一副牌
在牌的正常使用过程中,就会慢慢地被“打散”。但通常这时候一副牌的寿命也接近完结了。那么该如何加速这一过程,让牌尽快达到最佳的状态呢?
DD的教学是个不错的参照,虽然只是用各种基本手法的组合来调整牌的性能,但依然绚丽得让人忍不住模仿。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很快地将牌打散,缺点也非常明显,牌经过这种粗暴的对待后,会变形并迅速变软。
这种方式更适合像DD这样每一两天就用掉一副牌的人,或者事先没有准备,突然要表演时用来应急。
另外,如果使用这种方式的话,通常刚刚“打散”的牌并不会达到最佳的手感,因为经常会过度的把牌“打散”,这时如果将牌放在牌盒里,过一晚或者几天的话,让牌自动恢复一下,会发现更好用一些。
相对来说,LEE ARSHER的方法更值得推荐。早些年的时候,他就介绍过一个程序用来“BREAK IN”一副牌,大概是用什么洗牌,正反各洗几次之类的固定程序,这个其实作用有限,但最近在推销他的专属牌的时候,介绍的一种方法却是非常实用。这个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发牌,一张接一张地发牌。
结合我个人的经验,我推荐大家最好是用发第二张牌的手法来发牌,可以同时调整牌的硬度,弹性,摩擦力甚至是切边。正面发一遍,反面发一遍,不断循环,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为止。
如果不会发二张也没关系,可以正常的发牌,结合完美洗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即发完一遍牌后,做一次完美洗,然后翻面再发牌,发完后做一次完美洗,不断循环,达到满意的效果为止。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打散的程度易于控制,能很容易达到想要的效果,牌纸完全疏松开,缺点是比较繁琐,需要时间。
注意事项:
1.是否要打散一副牌或者打散到什么程度,其实完全取决于你个人的感受。
2.即使不去有意地打散一副牌,牌在不断地使用中也会达到打散后的效果。
3.当你对纸牌性能有明确的需求时,“打散”才有意义。所以新人不建议尝试打散一副牌,因为需要在正常对牌的使用中来积累纸牌使用的经验来确立适合自己的手感。